当前位置:

沙发清运费要花300元!旧家具处理难倒消费者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编辑:甘伟萍 2025-05-28 09:38:13
时刻新闻
—分享—

当以旧换新的海报铺满商场橱窗,当国补政策的红利飞入千家万户,不少消费者将目光投向使用已久的旧家具,然而很多消费者付诸行动时却发现,新家具进门容易,旧家具出门却难。

旧家具淘汰不易

二手市场不愿回收

北京消费者李先生趁着国补政策,果断地把家中的两个传统坐便器换成了智能坐便器。李先生告诉记者:“国补加上企业优惠,一个3000多元的智能坐便器能便宜600元。但是,因为厂家不回收传统的坐便器,物业公司也不让扔到小区垃圾站,旧坐便器如何处理让我犯了愁。”记者从多个小区的物业公司了解到,小区的垃圾点一般不让丢弃家具、家电等大型家庭用品。

消费者张先生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告诉记者,自己更换了一套沙发,但是商家不回收旧沙发,“一大组旧沙发也不能随便乱扔,找了二手家具回收商,但人家嫌太旧了,不收”。

在北京市丰台区一家二手市场里,一位商贩对记者说:“回收家具第一要新、第二要实木,如果是红木家具回收价格比较高。使用时间长,品相差的家具都不收,收了也卖不出去。”

图片

很多二手市场会回收品相较好的实木家具。李燕京/摄

与旧家居用品相比

旧家电、电子产品的回收比较容易

记者在多个回收平台上发现,消费者只需线上填写旧家电、电子产品的相关信息、上传照片、完成估价流程,即可预约质检员上门质检和回收,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但在回收平台上,产品分类中往往没有“家具”选项。

图片

某二手市场一角。李燕京/摄

某二手平台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二手商品的回收价格主要是由其残值、流通性所决定。电子产品在市场上流通性好,产品即便只有五成新,只要价格便宜还有人买。退一步讲,即便不能使用还能拆成金属销售。但家具产品就不一样了,更换周期长,使用痕迹明显,原材料不值钱。”

旧家具清运要付费

消费者抱怨处理成本高

淘汰旧坐便器的李先生对记者说:“最后实在没办法,我给了送货师傅200元,让他帮我处理了。”同样,换新沙发的张先生给了送货师傅300元,让他帮着运走丢弃旧沙发。

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处理难流通的大型旧物多付费委托送货师傅,送货师傅通常将旧物送往垃圾渣土消纳中心。某线下二手市场摊贩对记者表示,他们可收费搬运无人收的旧家具,费用依大小和距离定。如果离得不是特别远,抽油烟机、燃气灶收费50元一台,沙发、衣柜连搬带运200元起,最终也送消纳中心。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各个区均设有垃圾渣土消纳中心。某渣土清运公司的一名业务人员向记者透露:“我们能够提供上门清运各类废弃物的服务。若使用中型卡车,一车收费1000元,即便不满一车,也按一车的费用收取。像装修、家具这类的废旧物品,只要不属于有害物质,我们都能进行清运。而且,我们把垃圾运到垃圾渣土消纳中心时也是需要缴费的。”

图片

这样的车辆清运一次要收费千元左右。李燕京/摄

北京市一家物业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如今,业主自行淘汰旧物的成本颇高。像被淘汰的浴缸、坐便器、衣柜这类大件物品,扔到小区垃圾站显然不妥。近期各类补贴政策纷纷出台,在我们负责管理的小区里,偷偷丢弃家具的情况明显增多。所以,今年我们会定期聘请清运公司来清运这些物品。”

北京消费者张先生在面对被淘汰的家居产品难以处理的问题时表示:“我觉得多数居民应该会认同处理废弃物可以适当收取费用。但当下的情况是,费用不仅太高,而且很难找到正规的清运企业,许多清运商贩都在随意开价。”

回收体系有待健全

各地积极制定相关政策

针对当前家具回收难的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首先,物流成本占比高,大件家具运输费用在回收成本中占比超过40%,这使得许多企业对回收大件家具望而却步;其次,估值标准缺失,残值评估较乱;第三,回收网络碎片化,社区覆盖率不足,回收便利性差。

据记者了解,各地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健全回收体系。

北京

据了解,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制定出台了《北京市低值可回收物体系建设推广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在2024年试点的基础上,2025年试点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在各街道、乡镇覆盖率达到100%,促进低值可回收物应分尽分、应收尽收。对于废弃家具等大件垃圾和小旧家电,可通过设置投放点、预约上门或开展集中投放日等形式回收。

浙江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针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准入门槛低、全品类回收难等问题,采取了体系构建、激励参与、规范运作的策略,初步实现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一张网”。这一体系以3个区级分拣集散中心为核心,6个镇级分拣中心和23个网点为支撑,覆盖了废塑料、废金属、废橡胶等七大类以及塑料包装物、饮料瓶、纸质包装物等26小类再生资源的全品类回收。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回收总量达到4.01亿吨,同比增长6.5%,回收价值达1.33万亿元。报告指出,在政策红利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日渐完善,行业正朝着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编辑:甘伟萍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家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