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日报记者 梁昆
人物档案
周默,湖南人,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华木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紫檀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化书院中国古代家具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林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近年,专注于木材的历史与文化、中国古代家具及南洋史地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木鉴》《中国古代家具五十问》《紫檀》《黄花黎》《雍正家具十三年》(上下册)《中国古代家具用材图鉴》等。
6月初,中国古代家具研究专家周默先生再次来到海口。他因为撰写《黄花黎》一书曾每年十余次,至今已数百次到海南进行木材与民俗调查。
大约十年前,逛古玩市场时,你会发现从事木器买卖生意的人手中,几乎每人都备着一本《木鉴》,这本书十年来的发行量已逾四十万册,它的作者就是周默。
2018年,周默撰写的《中国古代家具用材图鉴》出版,在此之前他已经撰写了《黄花黎》(2017年出版)、《紫檀》(2017年出版)等著作。周默在新书出版之前的十余年时间一直消失于公众视野。
往来寒暑三十载,周默常与木为伴,或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林间觅根问源,或在浩如烟海的古文献中剥茧抽丝,或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收藏家处寻找真迹。他收藏的实物标本不计其数,整理之文献足以千万字计,考据与实证并举,其治学精神令人称道。
周默曾多次深入海南岛黄花黎原产地的黎寨、苗寨,流连于海南山林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与海南之木的数百度相逢,他看到的是“木”依自身所呈现的自然之美。在周默的鉴木随想中,他仿佛站成了一棵树的形状,思接古人,与天地对话。
结缘海南黄花黎
记者:周老师在海南多次作田野调查,与海南有着很深的缘份。您可以谈谈自己与海南的木缘吗?
周默:我来海南作田野调查,算起来应该有数百次,其实最早与海南木材结缘,应该就是因为黄花黎。每一种木材的研究,与它所处的时代和历史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我以前调查海南适宜出口的木材时,黄花黎、陆均松引起了我的注意,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海南有这么多种木材,明式家具却产生于苏州等江南一带,而不是木材丰富的海南?黄花黎这种颜色特别干净、花纹狂而不乱的木材为什么会与明式家具有如此深的渊源?我想进一步探寻。黄花黎这种木材,就像一位跟我很熟悉的老朋友那样闪亮,充满了浪漫而低调的奢华,让人一见倾心,它与文人的气质很相衬。
我经常逛苏州的园子,那里宋元明清的园林各具特色,树木、假山、石头与家具的陈设相得益彰,特别协调。其实园林的核心是这个园林的主人,园林主人所处的时代、他的才情与审美,对园林的总体设计与家具陈设、园林所呈现出来的整体风貌,都起到关键性的影响。木材就像人一样,有它独特的性情与气质。很难想象,不熟悉木材个性的人,怎么能很好地运用与设计它。
我挑选黄花黎作为我的研究对象,也是出于对它的喜欢,我多次往返于海南的山林中,对它的习性与生长环境进行详细了解,熟悉它、吃透它,所以就有了以后数百次的田野调查,我也乐在其中。光是考察昌江洪水村附近黄花黎的长势与形态,我与海南的朋友就去了多次,这样才收集到黄花黎的伴生树种群落、黄花黎在海南东部与西部不同地域生长的状况等比较详细的数据资料。
以木栖心: 用脚走出来的田野调查
记者:您的治学精神非常可嘉,已经出版了《木鉴》《紫檀》《黄花黎》等多部研究著作。在数十年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有什么让您特别难忘的经历?是什么推动您矢志不渝与木为伴?
周默:田野调查很辛苦,有时一去就是数月,地球上有原始森林的地方,几乎都有我们探寻的足迹。
原始林中蚊虫的折磨,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回,那些都是小事。森林里发生的故事很多,荒山野岭如何解决温饱问题,如何躲避风雨,是否有大蛇,如何应对能吃人的蚂蚁以及吸血的蚂蟥……
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我曾三次险些从悬崖坠落。2015年,我们去昌江的鹦哥岭了解降真香的生长环境,它的特点是盘根错节,有时甚至绵延几平方公里,当时我拍照片要取好的角度,不断往后退时,一不小心坠崖落入深不见底的潭中,上来时腰骨折断,人都不能站立了,只能在海口卧床静养了半个月才能回去。
遇险是小事,在大自然中来回穿越,是我的兴趣所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需自身体验而非观望。我们写书,要作大量的田野调查,不能简单地复制资料,而是要靠自己的双眼看出来,双腿走出来,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得出观点与结论,这些都是原创的“干货”。做学问、著书,就要有这样扎实的数据与田野调查作支撑。
我不是信徒,但每一次前往森林都是朝圣,那些森林里的大树,或矗立或倒下,或鲜活或枯朽,却都有着同样古老的灵魂。子非草木又安知草木无情。对天地万物的臣服,在或行走或攀爬的途中让自己空无、与自然合一。这时候会觉得自己更谦卑,我也乐于在山林中栖心,与木相伴。
紫色带黑色条纹的黄花黎,产于乐东及三亚一带。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尘封书稿:十年磨一剑
记者:《黄花黎》是黄花黎这种珍贵木材在国内的第一本研究专著,听说这本书大概2007年就基本脱稿,但是一直到2017年才出版面世。为何这部书稿会搁置十年之久才出版?
周默:在《黄花黎》一书的开篇,我就提到海南文化历史和黄花黎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很难想象,有一种植物与当地的联系是那么深刻与紧密,其信仰、崇拜与黎族同胞紧密相连。
《黄花黎》是一部关于黄花黎的历史、文化、鉴赏等方面的著作,内容涉及黄花黎的生长、分布、基本特征、采伐与运输、灭绝与利用等诸多问题,还有很多关于黄花黎与明式家具的审美思考,将中国传统家具与其背后的文化历史成因结合起来,为研究黄花黎以及中国传统家具提供了更多思路。
十年来,我一直在进行书稿的增补与校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便开始深入海南田野乡间调查,采访当地黎族百姓,整理关于黄花黎的诸多文献记载、研究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取舍、查证。从1996年开始,我就萌生了撰写《黄花黎》一书的想法,每年都要往返海南岛数十次进行田野调查。《黄花黎》一书既探索了黄花黎与海南文化历史的联系,也是对黄花黎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初步尝试。
记者:我们传统上喜欢用“黄花梨”三个字,为何您在《木鉴》与《黄花黎》一书中总是喜欢用“黄花黎”?
周默:一是“花黎”一词在史籍中多有出现,如《诸蕃志》《海槎余录》《黎岐纪闻》及海南、广东的地方志中就多有记载;二是花黎木为中国之特产,也是中国硬木家具中唯一完全生长于中国本土的木材,主产于海南岛黎母山及其周围林区。海南岛的原住民一般习惯性地将地名、土产或其他物品均冠以“黎”字,具有鲜明的海南黎族地方特色,让人一看便知这些地名或物产源于海南岛黎族百姓或他们活动的特定地区。另外,花黎木是海南岛黎族百姓赖以生存的主要贸易商品,也是其与岛外商人或统治者争夺生存权的有力武器。
三是古籍中记载的“花梨”,我认为多是从东南亚、南亚进口的花梨,从木材学上属于豆科紫檀属,而我们所谓的海南岛所产的黄花黎属于豆科黄檀属,用“黄花黎”以区别进口的“花梨”,让人一目了然,不至于产生误解。
记者:您对海南黄花黎的状况进行过多次调查,对目前海黄的种植与使用状况,您有什么建议?
周默:历史上海南黄花黎在明式家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近年来我曾多次到海南的黄花黎市场调研,现在唯“黄花黎”论的现象愈演愈烈,其实对这种珍稀物种的利用造成了很大伤害。要知道文人家具,包括小件的文房器物,在制作的过程中都有文人的主动参与,正是因为带着主人的情怀与气质,它才有味道。简单粗暴的使用,就是对好材料的浪费。每一种木材都有它独特的气质,用在何处、怎么用,与主人的生活与审美情趣有很大关系。因此,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时期的一些收藏大家,其实是综合门类的学问家,收藏是第一步,在把玩之余研究、发掘出它的文化内涵更有意趣。
从对海南的田野调查中,我了解到,野生的海南黄花黎树几乎没有保留,目前多为人工种植。东方市种植海南黄花黎的面积居全国前列。海南省全省人工种植的黄花黎树约数千万棵。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南部、四川等地均出现人工种植。
其实,黄花黎不宜大面积大批量种植。因为野生的黄花黎与人工种植的黄花黎树种在颜色、纹理上都不一样,种植时需要原有的伴生树种及其他植物,更要有适宜的土壤、温度等环境。黄花黎可以种植但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推广,它的生长也有特定的生物群落和独特的伴生树种,对气候、土壤及土壤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等生长环境有极为苛刻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大面积种植,而是要尽可能回归到它原先所生长的自然地域环境之中,才能长出好的材质。
明式家具: “匿大美于无形,藏万象于极简”
记者:您对《长物志》颇有研究,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人家具,并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您是如何看待文人家具的?以黄花黎家具作为明式家具或文人家具的代表,这种说法是否偏颇?
周默:所谓文人家具即指产生于宋元、兴盛于明末而有文人意识的家具,以精神愉悦、涵养自我为主要目的,制式古雅、清丽、自然不尚雕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真韵、真才、真情矣,同时也是一种返观内心又超越自心、融于自然的情怀。
文人家具在“雅”的原则下,以“实用”与“舒适”为重,在家具的设计中更强调“厚生”的理念;尚古且反对改良优秀家具或器具;尚天然,不尚雕饰,讲求删繁去奢,并不将珍稀木材作为首选。例如,凳“以川柏为心,以乌木镶之,最古。不则竟用杂木,黑漆者亦可用”“橱大者用杉木为之”。可见文人家具及器具所用材料非以价格高低或珍稀程度来取舍,而是注重精神与审美相一致。
文人家具,强调对物的超越。再好的家具,也是一个物,一个供我使用的物品,一个用具而已。明式家具之所以独树一帜,不光在其卓越的技巧,更在于制作者有一种寄情于物的思致和玩赏其间的情怀。
不同时代,自有不同的审美特征,从《长物志》所列之家具、器物,我们可以归纳出制式与雅俗标准,并梳理出家具之用材,读之一目了然。继而从明式家具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从阳明心学的兴起到明朝文人的审美情趣,最终界定了明式家具的六大基本特征:“造型简洁、优美、清新;结构科学、合理;文人参与家具的设计,‘明式’又有明显的‘文人家具’之特征;不尚雕饰,注重材料的自然颜色与纹理;注重线条语言;木材以榉木、黄花黎为主,次之为紫檀、铁力、乌木、黄杨木、榆木、柏木等,特别是明式黄花黎家具可为明式家具之标本,即所谓‘匿大美于无形,藏万象于极简’,这是对‘明式’的最好诠释。”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梁昆
编辑:甘伟萍